最近在日本發生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很多美食開始以「台灣」兩字行銷,例如:台灣拉麵、台灣麵線、台灣乾拌麵。為什麼日本的食物要冠上「台灣」兩字呢?
在台灣,大大小小的角落都充斥著「日式料理」店:拉麵、壽司、丼飯等等,日本料理在台灣外食市場獨佔鰲頭,連風馬牛不相干的燒肉,彷彿都要冠上「日式」兩字才能做生意。根據英國不知名不負責任研究,台灣餐廳冠上「日式」兩字,每月營業額平均上升87%。
但是,最近在日本發生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很多美食開始以「台灣」兩字行銷,例如:台灣拉麵、台灣麵線、台灣乾拌麵……日清等食品大廠也推出了以「台灣拉麵」為名的泡麵。等等,食物不是要冠上「日式」兩字才好吃嗎,怎麼反而日本的食物要冠上「台灣」兩字呢?
這一切,要從一間位於名古屋的拉麵店「味仙」說起。
「味仙」的台灣人老闆在開店初期,試圖以日本的拉麵做出台灣「擔仔麵」的味道,經過幾番嘗試後,做出了一款適合名古屋口味的「台灣拉麵」ーー其中的靈魂就是「辣味肉醬」。1986年,日本食品出現了「激辛」浪潮,任何食品只要加上「激辛」兩字就會大熱賣,而台灣拉麵那個辣辣的肉醬,也就趁勢搭上這個順風車了。
80og13gru1xg4wkm8zoighb3dbhayy.jpeg
風靡日本的「台灣乾拌麵」,卻是模仿失敗的產物 (註:「台灣乾拌麵」的日文為「台湾まぜそば」)
「麺屋はなび」的創辦人新山直人,創業初期想模仿的是那種湯湯水水的台灣拉麵,無奈湯頭怎麼調都跟肉臊的味道搭不上,食物不好吃,自然就門可羅雀,生意可以說是淒淒慘慘戚戚。
經過無數的嘗試,就是調不出好喝的湯頭,某一次,當店長失望的把湯倒掉時,一個店裡的工讀生說:「剛剛煮好的麵可以做為今天的員工餐嗎?」怎知道就這樣一個無心的念頭,讓這間默默無聞的店鹹魚翻身了。剛煮好的麵,捨棄湯頭,加上原本拉麵的配料(海苔、蒜泥、韭菜、魚粉、辣味肉臊)竟意外的好吃,一時間小店萬人空巷。

突然的爆紅,名古屋內其他店家也開始思索這家店成功的原因,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只要加上那個辣味肉醬,生意就會很好。」
從此之後,名古屋的各式餐廳開始往自家料理上面加上辣辣的肉醬,出現了各式各樣台灣XX料理:台灣拉麵、台灣乾拌麵、台灣義大利麵(?!)等等。
光是在愛知縣內,提供台灣XX料理的餐廳就高達300-400家,而這個起源於名古屋的料理,也開始打著台灣的名號,成為日本人味蕾記憶上的「台灣味」。
最後不免俗的來個「台灣乾拌麵」的做法

  1. 配料:韭菜末、蒜泥、蔥末、魚粉(適量)、碎海苔、肉醬(加上一大匙豆瓣醬炒熟)、生蛋黃
  2. 醬料:麵之友(めんつゆ)、醬油、芝麻油,各一大匙
  3. 作法:把全部的東西混在一起。根據發明人的說法,麵在起鍋前要讓麵條旋轉,直到出現稍微粘糊的樣子,麵條才會好好的吸住醬汁。
  4. 吃法:吃完麵後,道地的吃法是把碗連同剩下的湯汁遞給店家,店家會幫你加一大碗的白飯,把白飯跟醬汁好好混在一起吃完,才算功德圓滿。另外良心建議,餐後不宜報告、不宜見重要客戶、不宜接吻,滿口的大蒜、韭菜、蔥、魚粉加上生蛋黃,隔十條街的人都知道你剛剛吃了「台湾まぜそば」。

Source: The News L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