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在建國之前實行以公立醫院為主的醫療福利體系,歷經了幾十年的變遷與改革,迄今仍然維持一個比較接近“國民健康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的模式,向本國公民提供免費或收費低廉的醫療服務。
馬來西亞衛生籌資體制與支付體系
在醫療經濟學者 Roemer的一項全球性醫療福利體系的比較研究中,馬來西亞被定義為福利取向系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在醫療福利財務中仍負主要的籌資責任,以保障為相當大比例的國民負擔其醫療照護成本,其醫療福利利主要財政來源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政府
一般稅收作為政府醫院體系的主要財源,由聯邦政府衛生部直接編制預算,以一次支付預算的方式(lump-sum budget)支付公共醫療福利體系的開支,其中包括運營預算(Operating budget)和發展預算(Development budget)兩大部份。運營預算主要支付包括管理、公共衛生、醫療照護、支持服務等各項支出以及新政策的推廣。發展預算則主要用在培訓、設備採購以及醫院的設立和擴建方面。根據馬來西亞衛生部的官方統計資料,來自患者的收費僅占政府醫院運營支出的3%;相對而言私立醫療機構的經費則幾乎全部來自昂貴的醫療費用。
職工社會安全基金(SOCSO)
職工社會安全基金(SOCSO)是一種強調雇主責任的社會保險制度。凡月薪1000元(隨國民收入水準而調整)以下的雇員必須強制投保,保費則由雇主全額負擔。當發生職業傷害時,這項基金將提供雇員的醫療費用、致殘補助、照護津貼及康復津貼等。
私人保險
第三則是私人保險公司。在“健康馬來西亞”(Sihat Malaysia)計畫下(一種政府鼓勵私人保險公司開辦的醫療保險方案),政府大力推動國民預付健康保險,基本上是一種與美國健康維護組織( HMO )相仿的商業保險計畫。被保險人可以在特約的醫院接受醫療服務,並直接由保險公司支付醫療費用,近年來頗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