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與「準」制服的氾濫
日本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制服大國。從小學到高中乃至大學、從小商家到大企業、從豪華的展廳到狹小的手機代理店,無論規模大小,各種制服百花齊放。日本如此發達以至氾濫的制服文化,可謂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尤其有趣的是,即使在無需穿著制服的地方,也有要求人們一律穿上「準」制服套裝的傾向。例如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都會穿上同色同款的西裝。那清一色的黑色套裝,掩蓋了他們的個性,從功能上看幾乎無異於制服。為了帶孩子去著名幼稚園或小學接受面試,媽媽們為自己購買的套裝以及為孩子們穿的小西裝,可以說都屬於這類「準」制服。
必須穿的制服,和不必穿的「準」制服。點綴了日本制服文化的這兩種制服,為什麼會出現,它們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讓我們分別來看看它們的情況。
「必穿制服」的優點
要求人們在某特定學校或工作職位上必須穿著的制服,從其本身的意義而言,可以歸結出以下5種功能:
1. 便於識別
令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哪所學校,哪個團隊,或哪家企業的一員,讓顧客等外部人員對其工作內容有所印象。醫院的護士服和百貨公司員工的制服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2. 增強自豪感,提高積極性
通過穿著制服,可以提高積極性,讓人更好地完成學習或工作任務,增強自豪感。這也是制服具備的一個功能。
大家不妨回憶一下近年的一個熱門話題——負責新幹線清掃工作的JR東日本 Technoheart TESSEI員工的紅色制服。「清掃」是重要卻又平凡不起眼的工作,而讓員工穿上鮮紅色的制服,提高了周圍的關注度,從而使員工對自身工作產生自豪感,由此提高他們工作積極性。
東京站月臺上等待新幹線進站的TESSEI員工(圖片提供:TESSEI)
只有那些擁有高級技能的人才有資格穿的特定制服,也具有相同的效果。例如飛行員制服肩部和袖口部的金色線條。副駕駛員為3條,而駕駛員則有4條。可以說這種設計也具有增強自豪感和提高工作積極性的作用。
3. 安全性和舒適性
這點大家想一想在工廠勞動的員工制服就很好理解了。他們的制服不僅便於行動,還能讓員工遠離危險,確保作業安全。
4. 助力品牌推廣
制服作為企業和店舖的招牌,有助於提高品牌形象。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服員所穿的制服便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他們的富於民族服裝特色的制服,從1972年開始使用至今,現在儼然成為了新加坡航空的標誌,大大提升了其品牌形象。
5. 人才吸引力
還有很多制服,能夠讓人產生「我也想穿著那樣的衣服上班」、「我想成為他們公司的一員」這種想法,為企業招聘人才發揮了極好的效果。比如迪士尼樂園的員工制服就是極具人才吸引力的制服。
為紀念全日空航空公司(ANA)國際航線開通30週年,空服員展示了公司從成立之初到現在的制服,2016年3月3日,千葉縣成田機場(圖片提供:時事社)
綜上所述,制服具有各種各樣的優點,那麼它的缺點又是什麼呢?
「制服廢除運動」已成歷史
距今大概3、40年前,制服被視為象徵了「來自學校與大人的束縛」,制服廢除運動轟轟烈烈,但現在卻已然式微,甚至說它完全成了歷史也不為過。
反而有不少學校採用設計時尚的校服,來滿足年輕一代的希望和要求,以期吸引到更多考生,甚至不少學校的招生標準分數也跟著水漲船高。這便是制服助力學校品牌推廣的好例子。
為什麼將校服視為「體制的象徵」、「厚重憋氣」的傾向發生了轉變呢?這可能跟校服質地和設計風格的巨變不無關係。
合成纖維的發展,讓校服變得更輕,更透氣,無需熨燙且穿著舒適。制服設計也在基本款的基礎上,增加了背心、毛衣、襯衣等選項,讓制服可以有不同的搭配,變得多姿多彩。它和以往那種設計千篇一律、厚重且難以打理的舊式制服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而學生們也非常願意穿,感到「要好好享受屬於現在這個年紀的時尚」。得益於面料與設計的改進,校服已變成為學生自己積極選擇去穿的衣服了。
人氣校服專營店「CONOMi」推出的時尚校服(圖片提供:CONOMi)
顧客服務的一環:企業恢復制服的動向
但是如果要說這種制服文化今後能一直繁榮下去,其實也不盡然。比如公司女員工的制服,在1986年《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實施之後,作為性別歧視的象徵而倍受非難,同時又受到經費削減的影響,不少企業紛紛廢除了這種制服著裝要求。這一趨勢大概今後也不會改變。
要配備制服,自然會產生費用,同時也需要騰出空間來供員工換衣服。而在無需直接接待客戶的部門,本來就沒有穿著制服的必要。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取消了接待服務臺以及專管端茶送水的職位,女員工的制服自然也隨之而廢除了。
不過,需要直接對應客戶的部門另當別論。2016年三菱東京UFJ銀行在全國1.6萬名負責櫃檯業務的男女員工中引入了新的制服制度;香川銀行和中京銀行也恢復了制服制度。當然這都是著眼於制服所具備的優點而採取的措施,可以說是顧客服務的一個環節。
三菱東京UFJ銀行從1月起開始使用的制服。其理念是「信賴感」、「清潔感」、「平易近人」(圖片提供:三菱東京UFJ銀行)
今後或許會有更多企業恢復制服制度,但那無非是在分析了性價比之後做出的決定。採用制服,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對經費非常敏感的企業,將著眼於制服本來的功能與作用,當認定其有好處時則會採用,否則便予以廢除。這種動向今後也必然會持續下去。
「準」制服是放棄思考的表現
接下來看一下「準」制服。明明沒有必要,日本人卻依然執著於「準」制服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 避免失敗
防「失敗」於未然的意識催生出了「求職西裝」和報考「面試套裝」這類需求。「不希望自己因為穿了不得體的衣服而落敗」——這種想法最終讓人們選擇了萬人皆同的衣裝打扮。「準」制服體現了日本人設法避免失敗的心理。
2. 掩蓋個性
這是一種不想引人注目,避免變成出頭鳥的狀況。這種願望也直接關係到對「準」制服的需求。只要日本社會不承認多樣性、不將彰顯個性視作理所當然,那麼「準」制服恐怕還會繼續存在下去。
3. 外在環境的變化
跟以往相比,求職西裝的樣式更趨統一,沒有了變化。這是因為做求職西裝生意的店家劇增,隨便找一兩個理由,漫天兜售「這樣去找工作,就會成功或失敗」之類的訊息而帶來的結果。20年前,尚未形成這種環境,那時找工作的學生們都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想法,還有大家的口碑來選擇合適的服裝。而現在則有了現成的選項,要抗拒這種潮流是很難的。
報考著名幼稚園或小學時的面試套裝也完全作為一種生意而商品化了。日本企業很會做這類模式化的商品,並在日本全國創造出這樣一種環境,即你不用動腦,只需掏錢就可以做好一切。這便是「準」制服的溫床。正規的制服與「準」制服,在這兩種制服需求的支撐下,日本的制服大國地位牢固,在短期內恐怕是無人能夠撼動的。
作者: 三田村蕗子
Source: nippon.com